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部分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散煤复烧现象。

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4小时均值,下同)>2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3天(72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时,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时。市城管部门牵头,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城市主城区、县(市、区)城区禁止露天烧烤。

德国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1610例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市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矿山、砂石料厂、石材厂、石板厂等停止露天作业。市住建部门牵头,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扬尘控制,增加工地洒水抑尘频次。(二)指挥部办公室按照石家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定期组织应急演习、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信息,传达落实应急指挥部的相关指示和要求,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各县(市、区)及相关企业自主采取季节性生产调控措施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可计入应急期间减排量核算。全文如下: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家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石家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按照《石家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依据工业企业应急减排清单,严格落实各项应急减排措施。市公安交管部门负责,除城市运行保障车辆和执行任务特种车辆外,城市主城区(三环路以内区域),各县(市、区)城区内每日24小时禁止重型、中型货车和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通行。受此影响,今年秋冬季北方风速小,气温偏高,冷空气活动少,强度偏弱,可能出现雾霾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的情况。

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方案》中,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等均没有涉及。清洁取暖也要温暖过冬在明确大气质量改善的同时,如何保障农村居民既要清洁取暖又要温暖过冬,一直以来都是个难点。随着采暖季的到来,这些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也进入了关键时期。

据他介绍,目标主要是依据各城市上个秋冬季PM2.5浓度值与过去两个秋冬季累计下降幅度分别进行分档,设定各档改善目标,上个秋冬季PM2.5浓度越高、累计下降幅度越小、本秋冬季目标越高。这位负责人说,结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点督察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一刀切等乱作为,甚至失职失责等问题。

德国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1610例

这位负责人指出,《方案》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攻坚任务落实不力、环境问题突出,且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地区作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点。部分地区散煤复烧、散乱污企业反弹、车用油品不合格、重污染天气应对不力等问题仍然突出。为此,《方案》提出进一步强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与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积极性。为此,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10部门以及京津冀晋鲁豫、长三角、汾渭平原等相关地方省政府联合发布了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年、关键年。在他看来,不利的气候条件进一步增加了约束性指标完不成的风险。这位负责人说,在清洁取暖推进中,要坚持五个原则,其中第一原则是坚持统筹协调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二是坚持以供定需、以气定改,根据天然气签订合同量确定煤改气户数;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施策,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四是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散煤治理;五是在新的取暖方式没有稳定供应前,原有取暖设施不予拆除。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抵消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有可能确保年度目标完成

研究特别指出,工业行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民用燃料清洁化是对空气质量改善最为有效的4项政策,合计避免了37万人过早死亡。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1907956116。

德国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1610例

尽管如此,郝吉明与多位研究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这仅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走出的第一步,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下一步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为此,亟须加快推动空气质量改善的途径从污染控制向绿色发展模式的转变。

论文作者、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告诉本报记者,要大气污染和二氧化碳协同减排。减排是中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而年际气象条件变化影响较小。从发达国家治理空气污染的经验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保留大量散烧煤的情况下实现空气质量根本性改善的。对此,贺克斌建议,应进一步实施更加严格的非电工业行业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尽快启动国家柴油机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国家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工程,降低PM2.5和臭氧的前体物排放量,协同治理PM2.5和臭氧污染。他们在文中指出:2017年全国338个城市中尚有64 %的城市PM2.5年均浓度不达标,PM2.5污染防控依然任重道远。据了解,目前战役成效初显。

超额完成任务为应对严重空气污染,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大气十条。超额完成大气十条的目标任务。

研究同时指出,与2013年相比,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39.6%、34.3%和27.7%。此外,通过大气十条主要政策实施,全国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4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800万吨,一次PM2.5排放350万吨。

张强建议,未来应当加快能源转型步伐,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11月18日,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团队牵头,国内十余家单位参与,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指出,2013年至2017年间,我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从每立方米61.8微克下降到42.0微克,下降了32%。

这些变化得到可靠且科学的数据证实,确实说明它的各项政策方向正确,执行有力,效果显著。PM2.5进入血液后对人体产生影响,而臭氧是具有极强氧化性的气体,进入呼吸道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形势依然严峻事实上,在总结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同时,研究者并未回避现存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空气污染依然严重。

此外,他强调应针对不同阶段的治理特点,强化科技支撑力度。特别是北京市2017年PM2.5年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5微克降到58微克,实现了国内外普遍认为难以完成的目标。

该论文另一位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院士也向《中国科学报》解释说:PM2.5和臭氧污染是彼此关联的大气二次污染问题,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同时是PM2.5和臭氧形成的重要前体物。如2018年,北京市重污染天气已下降至15天,PM2.5降低至52微克/立方米。

其中,郝吉明领衔的团队评估了20132017年间中国PM2.5污染改善的主要驱动因素,并逐一定量了大气十条中各项政策的贡献。对于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该论文作者、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副主任刘保献建议,各个城市首先应因地制宜,掌握自己的特点和污染的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政策和方针,同时加强精细化管理。

为全面评估大气十条的落实成效,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了相关评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新研究发现,20132017年间全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下降32%。正是基于大气十条的治理基础,我国又提出了蓝天保卫战3年行动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院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这项研究有助于全面总结第一阶段治理的经验教训,指导下一阶段工作,推动我国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张强说,一方面,目前空气污染治理进入爬坡过坎阶段,末端治理的红利逐渐收窄,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另一方面,全国大气臭氧污染增速加快,诸多城市群空气质量管理进入PM2.5和臭氧协同防治的深水区。

大家可以看到蓝天越来越多。总体上,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的大气污染物削减潜力还有待大力释放,并逐步成为空气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

PM2.5超标城市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地区、苏皖鲁豫交界地区、长三角北部地区、成渝地区以及新疆乌昌地区比较集中。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各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估的一项研究。